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> 廉政文化 > 刘基廉政文化
从《官箴》看刘伯温的为官之道
时间:2011-09-05 来源:文成县纪委县监委 字号:[ ]

作者:刘日泽 来源:刘基研究

摘要:刘基为官刚正不阿、疾恶如仇, 不徇私情、不谋私利, 污浊官场、洁身自爱, 两袖清风、一尘不染。

我国古代,有许多为官者勤、廉、俭,他们在当时污浊的官场中能洁身自爱,不与贪官污史同流合污,敢于同腐恶势力抗争,与百姓喜闻乐道。这些能做到勤、廉、俭,的官吏是依靠什么力量做支撑的呢?主要靠他们个人的道德自律和自我修养,虽然其思想和行为有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,但某些方面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、作风建设、和创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。

被明武宗誉为:“渡江策士无双,开国文臣第一”的刘基就是我国古代“勤、廉、俭”官员代表之一。

刘基,字伯温(1311——1375),从小饱受家庭的熏陶,识字习文,勤奋好学,十四岁入郡庠,师授《春秋》,得名师指点,博览群书,为科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元至顺三年(公元1333年)23岁的刘基赴杭州参加乡考试,中第14名举人。翌年赴大都(北京)参加会试,在汉人、南人中,中第三甲第20名,在左榜50名进士中第26名。刘基大登科后,紧接着是洞房花烛小登科,双喜临门。

初登仕途、壮志满怀、《官箴》自律、坦胸明志。元顺帝至元二年(1336年)秋,26岁的刘基被铨选为瑞州高安县(今江西高安)县丞,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,开始了官宦生涯,浮沉于宦海之中。

县丞(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)虽是个八品小官,但初次踏上仕途,胸怀济时救世之志的刘基,却认为这是自己报国之始,施展抱负之机,很想为朝廷、百姓干一番事业,要在仕途中砥砺名节:“狭径非我由,周径直如发。”“何当扬湛洌,尽洗贪浊肠。”决心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。一上任他就写出了为官之道的《官箴》三篇以自律、明志。

“官”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,“处理国事者”是对“官”字主要解释。

“箴”是告戒的意思,是为官者作为警示自己为官的座右铭。

《官箴》首先提出要尊君。“邦本弗固,庶事咸堕。受寄匪輶,敢不肃祗”。

刘基认为:官是由国君任命,“食君之禄,施君之令”,为国君管天下百姓之事,是执行王法之人,应当是公正无私的人。“君禄我食,君令我施”,身在其位就要谋其政,真正负起责任,完成自己的职责,把国君交给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好,上令君满意,下使民信任。

其次是治民。“治民奚先,字之以慈。有顽弗迪,警之以威。”就是说,治民要德威并用,“德以进善,威以挫奸。德不可偏,威不可烦。”对百姓要“振惰奖勤,极艰息疲。疾病颠连,我扶我持。禁暴戢奸,损赢益亏。”治民之方,犹如农夫种田,“涝疏旱溉,无容捭秕。”又如车夫赶车,“如良执舆,顺之以导”,驾驭有方。为官对民要“弱不可凌,愚不可欺,刚不可畏,媚不可随。”“无取我便,置人与危。无避我谤,见义不为。”

再者是律已。他要求自己“简讼”、“弭贪”、“去谗斥佞、远吏近民。待人以宽,律已以勤”。“立事惟公,无沽我名”。“持心如衡,以理为平”。这坦胸襟,以明志的《官箴》成了他一生为官的座右铭。

污浊官场、洁身自爱、刚正不阿、四起四落。刘基初涉宦海,决心为人民干一番事业。一次,新昌发生命案,初审原告不服,喊冤上诉,基受之。覆案得实,凶手依法偿命,初捡官受贿渎职而被罢官(《行状》)。刘基任职期间实践了自己的诺言,为官正直,不避强御,深受百姓爱戴,百姓呼之为“慈父。”由于社会丑恶势力,豪霸当道,官场贪桩枉法,助纣为虐。刘基秉公执法、为民除害的举动直接触忤了一些不法豪右,他们千方百计诬陷报复。使刘基“举足辄伤趾”(《北上感怀》)。刘基受到排挤,被江西行省调离,辟为行省管理簿书文案的吏员头目——掾吏。至正二年(1342年)刘基第一次弃官归故里,隐居力学,壮游山水。

至正六年(1345年),刘基北上大都,一路上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景象,写下了(《北上怀感》)“逾淮入大河,凄凉更难观, 黄沙渺茫茫,白骨积荒蕾。……去年人食人,不识弟与妹”。水旱灾难,民不聊生,官吏贪暴,水深火热,危机四伏。决心重新步入仕途,拯民于水火之中。

至正八年(1348年),刘基又回到杭州,任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,行省考试官,从事教育铨选之职,但是元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,这与刘基谠直的性格不能与当时的官场所容。当他发现行省监察史渎职。此事虽不在刘基的职属范围,监察史的品秩又比刘基高,但刘基经北上感闻,对官场现状深为不满,对祸国殃民的失职官吏深恶痛绝,刘基愤然弹奏。刘基的举报,却被御史台扣留,宪臣不但不予追究,反斥刘基耿介之举,刘基再次挂冠。

在此期间,农民起义时有爆发,如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,东海沿线方国珍起事等。至正十二年(1352年)江浙行省又任命刘基为浙东元帅府都事,翌年3月,改任为江浙行省都事。刘基力剿捕杀乱军首魁方国珍,方国珍对刘基十分忌讳,重金赂基,基不授。方国珍又以重金贿赂了朝中权要,朝庭授予方国珍徽州路治中之职。对力主剿捕方国珍的刘基以“擅作威福,伤朝庭好生之仁”的罪名。被羁管于绍兴。

方国珍并没有真正降附,乃在东南沿海活动,随着朝庭对方国珍剿抚政策的改变,至正十六年(1356年)刘基又随之重新起用为行省都事,次年又改任枢密院经历,与行省院判石抹宜孙同守处州。当时,青田、丽水、松阳、遂昌、晋云等地相续爆发农民起义。由刘基的智谋再加上石抹宜孙的勇武,很快扑平了这带的农民起义。当向朝庭上报功绩时,被袒护方国珍的权臣所陷。朝庭命下,刘基不但无功反而有过,被降职为处州总管府判官,不与兵事。由于他为官正直,不畏强权,屡遭打击,这次他对元朝彻底绝望,愤然辞官,归隐故里南田武阳山中。

此间,他心平气和地回顾了他所走过的坎坷历程,目睹社会现实及亲身经历,把元朝的腐败一一列开,把对个人、家庭、社会、国家、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、思想、伦理等一一展出,写出了一部警世巨著——《郁离子》。他对元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,并希望有能人出现,使用它能达到文明盛世,以抒救民治国的胸怀,并静观时变,一旦有机会乃投身其中,为国为民鞠躬尽粹。

运筹帷幄、文韬武略、直言不讳、不图名利。至正二十年(1360年)3月,刘基应朱元璋之聘,重新出山。朱元璋三请得刘基,自喻刘邦得张良。刘基向朱元璋分析了群雄逐鹿的形势,陈时务十八策,从容分析形势,比较敌我力量,提出了一条“先灭陈友谅,后取张自成”的战略决策。力主朱元璋摆脱小明王,自树旗帜。辅佐朱元璋,从军督战,西平江汉,东定吴会,席卷中原。八年抗战,群雄归命,混一四海,一统天下,实现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预见。

《神道碑铭》载:会基妻丧,遂请告归。时帝方营中都,又锐意灭扩廓。基濒行,奏曰:“凤阳虽帝乡,非建都地。王保保未可轻也。”其冬,帝手诏叙其勋伐,召赴京,赐赍甚厚,追赠基祖、父皆永嘉郡公。累欲基爵,基固辞不受。

又载:初,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,基言:“善长勋旧,能调和诸将。”太祖曰:“是数欲害君,君乃为之地耶?吾行相君矣。”基顿首曰:“是如易柱,须得大木。若束小木为之,且之覆。”及善长罢,帝欲相杨宪,宪素善基,基力言不可,曰:“宪有相才无相器。夫宰相者,持心如水,以义理为权衡,而已无与者也,宪则不然。”帝问汪广洋,曰:“此褊不浅殆甚于宪。”又问胡惟庸,曰:“譬之驾,惧其偾辕也。”帝曰:“吾之相,诚无逾先生。”基曰:“臣疾恶太甚,又不耐繁剧,为之且孤上恩。天下何患无才,惟明主悉心求之,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”。

刘基就是这样敢直言,不吞功,不图利。

身体力行、尽职尽责、不殉私情、秉公执法。新朝庭的建立,百废待兴,百乱待理。为使天下“长治久安”,刘基不辞辛劳,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丞相李善长担负起明朝历法的编订、军卫法的建立、朝庭体制的整顿、金陵皇城的工程设计以及裁定礼乐、刑法、历史、科举等一等系列明朝大典制度和许多具体事务。作为主司御史台的刘基对整肃吏治,劾除贪囊,所振纪纲,至太平作用十分重大。他在建国之初,力主整顿吏纪,他对明太祖说:“宋元以来,由于众官吏贪赃枉法,以致失国。如今应严格执法,振肃纪纲,澄清天下”。朱元璋曾规定:“枉法脏八十贯论绞,脏六十两以上者,枭首示众,仍剥皮宣草”,虽然甚苛刻,但对明初的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,促进了明朝初期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为明朝276年的江山奠定的基础。

洪武元年(1368年)5月,朱元璋到卡梁巡视,命丞相李善长和御史中丞刘基留守京师,临行前,朱元璋嘱咐刘基要整肃纪纲,督察奸恶。刘基对朱元璋的重托十分感动,认真地负起责来,“凡作奸恶犯科者,无论官价职位高低,一概依罪论刑”。中书省都事李彬不法事罪当死,而李善长善彬,请缓其事,公竟奏诛彬(《神道碑铭》)。

后来朱元璋赞曰:“满朝有党,唯刘基不从”。

功成识退、告老还乡、韬光遁隐、口不言功。灭陈友谅、执张自成、降方国珍、逐鹿中原、剿灭群雄、扶成帝业。洪武元年(1368年),朱元璋称帝。洪武三年(1370),明太祖授刘基为太史令兼御史中丞,并授“弘文馆学士,开国翊运守正文臣、资善大夫、上护军”,赠封“诚意伯”。

朱元璋当上皇帝后,日渐专恣,朝中胡惟庸秉政。这时刘基已是年老体弱,加之论相结冤,定鼎和为政宽严的分歧,拌君如拌虎之危机四伏,然而产生了“倦鸟思故林,穷鱼思故渊”之意。所以,他以年老体衰为由,向朱元璋“乞骸骨”还乡。濒临时,朱元璋《赠刘伯温》诗云:

妙策良才建朕都,亡吴灭汉显英谟。

不居凤阁调金鼎,却主云山炼玉炉。

事业尽同商四老,功劳卑贱管夷吾。

先生此去归何处,朝入青山暮泛湖。

刘基于洪武四年(61岁)正月告隐,二月抵家南田武阳。刘基回家后,《明史刘基传》载;“还隐山中,惟饮酒弈棋,口不言功。邑令求见不得,微服为野人,谒基,基方濯足,令从之,引入茆舍,炊黍钣令,令告曰:‘某青田知县也,’基起,称民谢去,终不复见。”

刘基以天下苍生为已任,为国为民、以身作则,刚正不阿、疾恶如仇,不徇私情、不谋私利,不避权贵、不畏强暴,执法如山、视民如子,胸怀宽广、淡泊名利,污浊官场、洁身自爱,两袖清风、一尘不染,清正廉明、一身正气,功成识退、官者楷模。

刘基——

无愧于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三不朽伟人!

参考文献:

《明史.刘基传》

《神道碑铭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周群《刘基评传》

《诚意伯刘文成公集》

【返回顶部】【打印本稿】【关闭本页】
0